「數感思考課」顧名思義,是一門啟發孩子「思考」的數學課。許多時候,數學跟算數被劃上等號。但如同通信科學家 R. Hamming所說的:
「計算的目的是為了獲得洞見,而非數字 (The purpose of computing is insight, not numbers)。」
思考課的目的,就是希望讓孩子能看見數學這門學科,本質上是在教導我們:「如何有邏輯的思考。」
靈活有趣的數學教育課程
思考課參考了「108課綱」與不同版本的數學課本,從各學期的教學內容中,抓出我們認為最重要的數學知識點:可能是孩子最容易產生迷思的觀念,或是承先啟後的關鍵,或是統整好幾個零散概念後的大方向。
之後,針對這些知識點,我們精心設計出多元有趣的數學學習資源,讓孩子能享受「思考」。
舉例來說,在小學低年級認識數字時,我們運用古老的數學遊戲「蛇梯」為基礎,讓孩子熟悉1到100的數數,再透過蛇與樓梯的上上下下,連結特殊有趣的數字。
到了中年級,經典的七巧板除了拼圖,也可以探討各形狀的面積、邊長等比例關係。其他到高年級還有如「摩天大樓 Skyscrapers 」、「二等分四邊形 Quadrilateral Bisection」等應用活動,這些數學學習資源結合紙筆和實物操作,讓孩子更直觀熟悉立體概念、角度、幾何的知識,讓學習過程更加生動有趣。
另外,我們也有針對數學觀念而發展的「益智題目」。相較於計算題,所謂的益智題目在解題過程中會有更多元的變化。例如,從單純的圖形拼接,到需綜合考量如何滿足整體結構,而有策略性的安排每一次、與下一次的步驟。
這一系列的「益智題目」不僅複習孩子的數學知識、提升孩子的數感,還培養他們的創造力與問題解決能力,幫助他們建立更全面的數學觀念。讓孩子既能在趣味中精熟計算,知道計算的意義:
各種數學公式以外,最根本的思考公式
如同數學教育家 Polya 在 “How to Solve It: A New Aspect of Mathematical Method” 書中提到解題四原則。我們也希望能培養孩子面對一道數學問題時,能養成以下的步驟:
➊ 尋找線索:抽絲剝繭,找出重要的資訊,並且把資訊整理好。
➋ 分解問題:將一個大問題拆解成好幾個小問題,拆解成單一可執行的步驟
➌ 運用規律:判斷面對小問題時,該用哪一種數學工具來解開,並且解題。解開所有小問題,得出最終答案。
➍ 說出道理:和同學或老師分享自己的思考過程,回顧一下有沒有哪裡可以做得更好,或是聽聽看其他人怎麼做,激發靈感。
我們相信,相較於數學公式,這套「解題的思考公式」更加重要。它很抽象,面對不同問題會有變形跟調整。徹底掌握、靈活運用需要比較長的學習時間。不過,數學思考最要的,不就是不斷在底層的抽象規律,與表層的真實世界之間來回嗎?
❗ 2025春「數感思考課」將推出更多精彩有趣的國小數學活動,邀請孩子透過紙筆遊戲、教具操作、實驗遊戲,開啟數感腦,暢遊在數學的樂園中 🎡
超早鳥優惠倒數僅到12/31(二),部分班級已滿班,歡迎孩子加入 ❤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