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bpx
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將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,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,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、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,謝謝。
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將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,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,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、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,謝謝。
2021/8/31

我們都討厭失敗帶來的挫折感


作者:

下週即將開學,新的學期要開始啦!關於考試,大家應該都曾聽過類似的台詞:「考完就算了,重要是錯的有沒有都弄懂,下次不要再錯了。」

史丹佛大學教育系的波勒教授也提出「從錯誤中學習」是學好數學的關鍵,是成長型數學思維的核心精神。乍聽之下沒什麼問題,同學們好好訂正,好好從錯誤中學習,就像童話故事裡的公主跟王子一樣,最終將迎向美好結局,大家都學好數學。

可惜現實不是這樣。因為沒有人喜歡失敗,或是更精確一點說,我們不喜歡失敗帶來的負面情緒。

科普Youtuber馬克・羅伯在自己頻道上做過一個實驗,他設計了一個簡單的程式謎題,玩家必須靠著拉程式碼方塊,來讓一輛車子通過迷宮。玩家拉好程式方塊後按下執行,就能知道自己對不對。如果錯了,可以重來直到寫對,或是選擇關掉視窗放棄。

馬克・羅伯發現一件非常有趣的事:稍微不同的兩種遊戲機制,有著成功率52%與68%的巨大差異。

機制的哪個部分不同呢?原來,遊戲畫面上方有個200點的計分,玩家按下執行後程式如果錯了A機制:被扣5點,點數會越來越少。B機制:不會被扣5點,畫面上永遠維持200點。被隨機分配到這兩個機制的玩家,B機制的玩家有著高出A機制玩家16%的成功比例。

為什麼會有這16%的差距?答案是「嘗試的次數」。被扣分的玩家平均只願意玩5次,而沒被扣分的玩家,平均願意玩到12次,是將近2.5倍的差距。多嘗試幾次,從錯誤中學習,自然成功比例就提升了。

我自己覺得這是一個很有趣且值得深思的實驗。這200點對玩家來說沒有任何實質意義,但只要有「扣分」這個行為,人們就會不開心,有負面情緒,導致放棄嘗試。成長型數學思維也同樣強調,要讓孩子從失敗中學習的首要目標,就是降低失敗帶來的挫折感。當然,這不代表說我們從此考試不能打分數,要想辦法呵護每個孩子的心靈不讓他們受挫等等,這又是另一個極端。只是就像馬克・羅伯在TED演講上說的:「如果在建構學習過程時,能讓你不去擔心失敗,你會變得多成功?這讓我想到學步兒童,他們不斷嘗試新事物,而他們完全不在乎失敗。

當我兒子學走路時,他不會想著摔跤時看起來有多蠢。身為他的父母,如果他沒有成功,我們也不會懲罰他。焦點一直都在最終目標上,且我們會和他一起慶祝成功。」

讓孩子能不害怕答錯、不因為一兩次考試沒考好就抗拒數學,這件事或許遠比你我想像的還重要。

*補充資料:

馬克・羅伯的實驗: https://bit.ly/3r1DbgB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*

*

*